欢迎光临郑州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非银支付2023:54张罚单、62.78亿元罚金与重磅监管

转自:北京商报

回顾非银支付的2023年,合规建设贯穿始终。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人民银行各分行披露信息统计发现,截至12月28日,2023年年内第三方支付领域至少产生了54张罚单,罚没总金额超过62.78亿元。在所涉违规事宜上,商户管理、交易管理所涉及的反洗钱违规依旧是支付机构被罚的重灾区。

不仅如此,此前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2023年的尾声也迎来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12月2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透露人民银行正在抓紧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后续将按照立法程序有关规定,充分征求、吸收各方意见后出台,确保《条例》平稳实施。

受处罚

进入2023年12月,非银支付领域罚单数量明显增加。12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仅从披露时间来看,12月人民银行各分行共计对外发布18张罚单,包括相关负责人在内,针对支付机构的罚没金额合计便超过了1.6亿元。

其中,牌照续展工作处于中止状态的得仕股份有限公司在12月26日领到了年内第三大罚单,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该公司合计罚没金额超过8873万元。时任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某、助理总经理李某彤对公司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行为负有责任,被人民银行予以警告,李某彤另被罚款10万元。

而本张罚单也是月内第四张达到千万元级别的非银支付罚单。更早一点,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同样的两项违规事宜,被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合计罚没1756.10万元。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广东信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分别被罚没2183.56万元、1191.99万元。

此外,与得仕股份有限公司同日被罚的还有湖南银河金谷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根据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披露的罚单信息,前述两家公司分别被罚12万元、208.5万元。

再将时间线拉长一些,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领域至少产生了54张罚单,产生的罚没金额超过62.78亿元。尽管罚单数量较上年相差较小,这一惩罚水平已经超过过往历年支付领域罚金总和。

具体来看,7月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遭遇巨额处罚,罚没金额分别达到30.3亿元以及29.7亿元。若除去这两张罚单,剩余52张罚单共计产生近2.78亿元罚金,与上年同期的2.71亿元相比有小幅提升。

另从单条罚单罚金规模来看,上年同期单条罚单金额最高为6531万元,2023年除去前述两张亿元级别,单条罚单金额最高为8873万元。不仅如此,2023年内千万元、百万元级别大额罚单数量较上年也有明显增长,分别为7张以及24张。而年内仅有10张罚单受罚金额低于10万元。

从被罚事宜来看,与反洗钱密切相关的商户管理、交易管理和清算管理依旧是重灾区,其中仅有一家机构因“未按规定办理变更事项”被罚。同时,超过六成罚单涉及“双罚”,即责任人一并被罚。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自2015年以来,非银支付机构的监管持续加强,罚单的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同时,从业机构在合规体系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提升。由于支付机构连接B端和C端,在特约商户管理、交易管理方面触犯违规而遭到处罚的频率也较高。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表示,支付领域年内千万元、百万元级别大额罚单数量较上年也有明显增长,反映出支付行业持续趋严的监管态势。一方面,支付领域的精细化监管举措不断推进,使得监管效率相较往年有了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支付机构合规意识淡漠,在一些关键业务环节中反复踩到红线,致使其遭遇从重处罚。

迎新规

罚单之外,年内支付机构还迎来了数项重磅调整。4月18日晚间,头部收单机构拉卡拉公告自曝该公司收单业务“跳码”,即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其已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合利宝、嘉联支付、国通星驿、联动优势、海科融通等多家开展收单业务的支付机构,先后承认过往业务存在“跳码”,也由此扯下了这一行业痼疾的“遮羞布”。2023年下半年以来,一方面,收单支付机构对于入网商户的审核开始强化,纷纷表态将严格落实“一机一码、一机一户”;另一方面,服务于收单机构的外包商备案工作稳步进行,不合规机构则被清退出局。

收单支付机构整改紧锣密鼓的进行之时,其他支付机构也面临了新考验。12月17日,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条例》,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以及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等四方面作出重点规定,并明确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针对《条例》在注册资本、公司名称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部分支付机构也已经启动了调整事项。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条例》生效时间逐步推进,非银支付领域将迎来一波更名潮、增资潮。

12月2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条例》发布进行了进一步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负责人王晟在会上提到,近十年来,支付机构业务不断创新,业务量快速增长,交易笔数和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了40%,2010年出台的2号令(即《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逐渐出现滞后于市场发展和监管需要的情况。

针对《条例》中提出的“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与支付交易处理两类”,新老业务许可如何衔接等问题也备受市场关注。对此,王晟表示,人民银行将坚持“平稳过渡”原则,将已设立的支付机构纳入新的分类方式进行管理。一方面,既兼顾当前分类方式下的许可框架,实现新旧分类的平滑过渡,不扩大原有的业务和地域范围,对市场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又保障新分类方式的可扩展性,避免未来支付渠道和支付工具的迭代变化,导致支付业务分类调整而频繁修改法规的情况。

王晟指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后续将按照立法程序有关规定,充分征求、吸收各方意见后出台,确保《条例》平稳实施。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在穿透性监管和营业必持牌的原则下,《条例》明确支付机构设立条件并严把准入关,并再次强调开展跨境支付服务要持有国内支付牌照,支付牌照的稀缺性将逐步显现。《条例》既是监管的升级,也对支付行业未来有序、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肯定了支付行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行业未来数字化服务留足了发展空间。

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则进一步强调,《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支付产业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赋予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权力,有力夯实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标志着支付行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重合规

在吹风会上,据张青松介绍,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中心,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目前,4000多家商业银行、180多家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1.6亿经营主体和亿万消费者的支付需求。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人民银行陆续对外发布了271张支付牌照,而当前市场上剩余支付牌照数量仅剩186家,年内便有15家支付机构退出市场。

另从支付牌照交易情况来看,支付牌照仍是金融业务场景中的重要一环。其中,A股上市公司广电运通通过拍卖正式拿下中金支付控制权,中通快递通过关联公司全资收购的方式将广西恒大万通支付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中通支付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圣亚云鼎支付有限公司则将股权质押给了58同城相关公司,也被市场猜测后续或将涉及股权转让……

谈及下一阶段非银支付发展,黄大智认为,历经十余年发展,不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竞争格局上,目前非银支付相对而言已经较为成熟。进入2024年,随着《条例》正式实施,行业格局也很难发生很大的改变,但在合规建设等方面会有明显提升。同时,非银支付领域的监管也将维持在常态化水平。

王蓬博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行业本身这几年就是在逐步“出清”的过程之中,剩下的都是发展较好的机构。牌照重新分类后,行业竞争将更加公平,有利于部分中小支付机构在新领域展业。支付行业迎来“基本法”后,行业发展将提速。

苏筱芮预计,2024年支付机构的营收类型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将有更多支付机构关注合规工作,并通过招聘合规人才、健全内控体系、强化商户巡检等方式不断提升合规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郑州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郑州资讯网 hnnews.cd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